返回

不循重生

关灯
护眼
晋江独发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皇帝这一忙, 果然忙了有大半个月,前线的奏报源源不断的传来,虽说是将在外, 军令有所不受, 但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的部署要出自中央。

内阁几位阁臣为此也只能陪着皇帝废寝忘食, 着实可怜。

邵循在这个时候不方便去打扰,但是到了中午, 自己吃饭时总是特意留两道菜送到两仪殿去,其实御膳房并不缺这些, 主要是来提醒皇帝不能因公事而忘记进膳。

到了夜里,如果早一点,皇帝就会回甘露殿歇息, 但若是太晚了, 担心吵醒邵循, 就在两仪殿睡下, 其实在邵循进宫之前,那里才是正经的天子燕寝之地, 现在反而闲置的时候居多。

邵循的肚子一日大似一日, 腿脚容易浮肿, 如厕的次数也在增多, 渐渐辛苦起来。

她到了夜里每每睡不安稳,翻身也不好翻, 还得让人帮忙, 两三夜之后,她就担心皇帝白天辛苦, 晚上还要照顾她这个孕妇, 便特意早睡, 借口以这几日晚上睡得浅,容易惊醒为由,让皇帝先在两仪殿睡几天,皇帝忙的晕头转向,不疑有他,果然在傍晚来看一眼邵循陪她吃顿饭,晚上则宿在两仪殿了。

这天下午皇帝借着陪邵循吃饭的时间来了甘露殿,匆匆吃了两口饭,道:“有件事要支会你一声——朕过几日要出趟京,可能隔天才回来。”

“什么?”邵循将筷子丢在一边,声音有些发紧:“您要去哪里?是不是前线……”

皇帝握着她安抚道:“不是,你别想的太多了,这次北征的统帅之一是靖国公世子薛诚义,他征战在外,也算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靖国公病重,后天是他的八十大寿,朕无论如何也要去看一眼,抚恤一二。”

“靖国公……”邵循想了想:“似乎是我祖父的同僚?”

皇帝点头道:“他是与你祖父一样是开国元勋,只是年龄要大你祖父不少,早几年身体还算硬朗,如今也到了年纪……还偏偏撞上了世子出征在外。”

邵循似乎感觉到了什么——要是一般的老臣,如果人在京城的话,皇帝大概也会去探望,但是听这意思,靖国公似乎不在京内,那么能劳动皇帝出京也要见一面的臣子,必定是有所不同的。

果然,皇帝沉默了片刻,道:“当年追随先帝的这一群叔伯中,以你祖父为首的几人常年跟随先帝身边,而靖国公和城阳侯等人则是跟着朕……其实应该反过来说更为恰当,朕一开始从军也跟着先帝,后来因战情分兵,则又是跟在他们身后的学着如何带兵,如何做主帅,直到可以独当一面为止。”

原来如此,这样的情分,怪不得皇帝顾念旧情。

皇帝有些叹息:“开国时的老臣,都走的差不多了,先帝驾崩快二十年,你祖父也过世十来年了;当年带着朕打仗的人,邓叔立国前就战死沙场,如今轮到薛伯伯,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没等他叹完,就感觉邵循抓着自己的手用力,脸上的神情也有了不安,皇帝便收起怅惘之色,轻轻捏了捏邵循的脸:“是朕的不是,咱们不说这些了……”

邵循摇摇头,把本来劝他不要轻易离京的话咽了下去,问道:“靖国公如今居于何地?”

“你别担心,”皇帝道:“他的祖籍就是平溪县,骑马的话,距离京城不过大半天的路,况且朕也不是微服,带着一整个营的禁卫,大队的侍卫,不会有危险。”

邵循看着他:“那您不要在那里多留,也不许贪快走夜路,带得人多一些。”

皇帝一一应了,旋即温声道:“朕这几日多少能喘口气了,今晚搬回来陪你好不好。”

邵循心动极了,几乎要忍不住答应下来,但是摸摸自己肿胀的双腿,想到一晚数次起夜,还要人帮着翻身,而他后天一早就要赶路,便艰难的拒绝了:“等、等您回来好了……”

皇帝面上虽没什么变化,其实心里有一点失落,他拉起邵循的手吻了一下:“不过几日而已,朕就被嫌弃了。”

邵循笑着去摸了摸他的脸:“陛下也会撒娇么?”

皇帝一愣,随即反驳道:“朕如何会撒娇……”

邵循忍不住笑的更深了,她精致的眉眼弯成漂亮的弧形,双手捧着男人的脸去吻他的额头:“好,是我在撒娇。”

皇帝无奈的摇头,眼睛里也不免盛上了笑意。

皇帝要出行,即使不是那种非常正式的巡幸,仍旧要费不少功夫,天子仪仗太繁复,不利于赶路,便将其最大限度精简,但是为了拱卫御驾,禁卫军却一个也不能少,这队伍一长就容易拖断行程,于是负责的武官便要绞尽脑汁挑出最优秀,最擅骑射的侍卫,务必不能拖皇帝的后退。

邵循在这时候接到了齐氏的帖子,她打眼一看,他们家的乔迁宴竟然跟皇帝出行的日子重了,也幸好是在晚上,不耽误什么。

邵循此时看齐氏已经能与前世的那个歇斯底里的怨妇完全分开了,拿着帖子笑道:“你们夫妻倒有意思,陛下前脚走,你们后脚就开了禁,怎么,想趁他不在,痛痛快快的玩乐一场?”

齐氏笑答道:“瞧您说的,我们这不就成了充大王的猴子了嘛……其实是找人算过,说那天是个最合适的日子,旁的时间开宴,都对孩子不好。”

“这还要算?”邵循惊讶道。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