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拖油瓶只想种田

关灯
护眼
你好我好大家好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历时两个多月的徭役已经静悄悄的结束了, 家家户户回来的人都累的瘦脱了形,但是好歹没有伤及根本, 养一养就能补回来, 性命无忧。

杨绍光确实是个好官,没有克扣河工的伙食,也没有为了赶工拼命的驱使他们卖命干活。

所以, 除了几场小小的事故, 有几个河工受伤之外,今年河工徭役时间虽然久, 竟然没有死人, 也算是万幸了。

俞善名下那一甲里, 就没有家境好的, 家家都选择了去服役, 现在人齐了, 也是时候跟大家见见面了。

现在春耕差不多结束,在座的家里地都不多,活计早就干完了, 有些人家闲着的劳力不是一个两个啊。

俞善给出的每家一个名额, 就像掉进油锅里的一滴冷水, 整个院子都喧腾起来。

“田老爹, 你都六十多了, 身子骨又不好, 不如这名额就让我们家吧?”说话的这家姓范, 其实家里人口、劳力都不少,就是地太少了,吃饭的嘴多, 出息又少, 哪能顾得过来呢?日子穷得是叮当响。

眼看有这样的好事,可惜一家只收一个人,范大就开始劝那些畸零户把名额让给自家。

田老爹是鳏夫,虽说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他年老体弱,根本种不动地了,家里两亩薄田年年都租给村中的人耕种,靠收些佃租维持生计,平时再做点东西拿到集上去卖,赚些补贴。

难得有个赚钱的机会,田老爹哪会轻易让出去?听了这话立马把头摇成拨浪鼓:“老汉我年纪虽然大,可手脚还是麻利的,只要俞甲长不嫌弃,叫我搬砖都行。”

俞善哪敢真叫一个颤巍巍的老人去搬砖:“田老爹,您会编草毡子吗?我那里需要大量的草毡子当帘子和盖棚顶,要是行的话,您就干这个吧,工钱按天算也行,按件数算也行。”

编草毡子又不费力,坐在那儿动动手就行了,田老爹见俞善愿意让自己去干活,还照顾自己老迈,连忙感激的应下来:“庄户人家,哪儿有不会编草毡子的,不是我老汉自夸,我这辈子就没买过鞋,你看我脚上这鞋,都是自己编的。”说着,他炫耀似的把脚伸出来,让俞善验证自己的话。

俞善一看,怪不得田老爹这么骄傲,果然是有些手艺的,他脚上这是一双做工细致的蒲鞋。

比起平常那种只有底和绑带的草鞋,蒲鞋的底更厚实防滑,也有鞋帮和后脚跟,样子和布鞋差不多。

会编蒲鞋的人不多,编这么一双蒲鞋不仅需要技巧,也比编一双普通的草鞋要费功夫的多,拿到集市上去卖,价钱自然也能卖得稍微贵一些。

许多人买不起布鞋,就买双蒲鞋备着,平时下田都是穿草鞋,有事出门的时候再换上蒲鞋,体面又大方。

不光穷人家喜欢,一些文士也常以布衣蒲鞋为美,虽然从选材到做工都会更精细,可夏天穿着实是轻便消暑。

有这样的手艺,让田老爹编个草毡子确实不在话下。

俞善笑着夸赞:“田老爹既然有这手艺,估计每天能编不少草毡子。那我就不好再按天付钱,占您便宜了。您看这样行不行,既然平时您会编草鞋去卖,家里一定存了不少稻草吧?”

田老爹心里直打鼓,还是点头道:“是存了不少,除了稻草,还有玉米皮,蒲草,蔺草、竹麻……”

果然很专业。

“那要是您用自己的材料编,一张五尺五寸宽,三尺三长的草毡子我给您五文钱,要是用我准备的材料,同样大小的草毡子我给三文钱。”

等于一张草毡子的手工费是三文,稻草钱就给了两文。

主要是庄子上的稻草不多了,之前存稻草是为了冬天喂牛,幸好入冬前牛就被周大夫人派人牵走了,不然连这点儿稻草也没有。

虽说这东西价贱,可这时节不对,想大批量的买也买不到,集市上卖的草毡子没有刚好尺寸合适的,反正得找人编,不如直接请田老爹来做。

难得田老爹因为做着卖草鞋的营生,跟佃户商量好,每年都把自家地里的稻草杆给留了下来。这样俞善不必再东奔西跑的买稻草,也能让田老爹赚点儿小钱。

田老爹比划了一下俞善说得那个大小,觉得自己一天能做仨!毕竟做鞋的时候,稻草要又捶又搓的处理好了才能用,编草毡子可不用,特别省事,直接扎捆就行。

草鞋一双一文、两文钱,一双蒲鞋也能卖个三文,可那费功夫啊,田老爹一天才能编好一双,处理材料又得用上一天,还不是每次赶集都能卖出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