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男配的自我修养快穿

关灯
护眼
结局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华翎的过往被抹的干干净净, 江家不可能让她的出现,带出江时意这个不可说的存在。因此回到和王府中的华翎, 外人只知道, 她是在采药途中出了意外,被人所救,近日才在皇帝陛下的帮助下, 回到京中。

但时过境迁, 从未遭遇过挫折的小公主,面临破国惨局, 最后一点儿报复回去的希望也覆灭了, 从此华翎性情大变, 整日在府中摔摔打打, 就连最疼她的母亲, 时日久了, 也不往跟前凑,只让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就行。

和王妃自觉这些年为了这个时时闯祸的女儿,付出的人力物力心思不知凡几, 好不容易让女儿回来, 谁知女儿左了性情, 谁的话都听不进。

虽然这样的华翎让她很心疼, 但事已至此, 他们国破家亡, 苟延残喘, 根本无力为女儿报仇,低调做人,才能活的长久。

公主府隔段时间就会收到和王府的消息, 但时砚一般不过问, 都是明阳公主看着处理的,他每日上上朝,带带孩子,偶尔接个任务,外出巡行几个月,处理事情游刃有余,日子看上去悠闲自在,让人羡慕不已。

尤其是那些胡子一大把,走路都要人扶,一顿饭只能吃半碗浓粥的内阁大臣,见着年轻的仿若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精力充沛好像永远都用不完的时砚,心里不由怨念:要是出点什么事让这小子焦头烂额就好了。

也许是大人们的怨念太强烈了,在轩轩八岁这年,南方有消息传来,有人拉了个三千人的队伍,在沿海一带自立为王,造反了。

这清平盛世,有这种脑子被门夹了想不开的人,着实少见。

且只有三千人的游兵散将,与朝廷近几年越发训练有素的军队比起来,不堪一击。

但最令人不可置信的,是造反之人,自称姓江名时意,乃是当朝明阳公主与江大将军的大儿子。

当地官府奏折中言:“此贼子妖言惑众,煽动百姓,言说他这些年闭门不出,不见外人,并非得了什么不可见人之症,乃是陛下嫉贤妒能,将他无故囚禁在京郊别苑之中。

几年之中,卧薪尝胆,于去年春节期间,趁别苑防备松懈,趁机逃脱。为了让天下人看清陛下的险恶用心,才举兵造反。”

看的出上奏的官员写这些话时,有多么的战战兢兢,奏折边沿还残留着不小心留下的不明显汗滴。

散朝后,皇帝御书房内,皇帝气愤的将折子仍在地上,小太监战战兢兢的捡起来,皇帝抬下巴示意:“都看看吧!”

看完后的几位大臣均气愤不已,态度十分强硬,表示要派人将这乱臣贼子捉拿回京,株连九族。

只是关于是让谁领兵前去的问题上,起了争执。

因为这几年天下太平,武将们没了战场发挥,升职空间被大大压缩,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谁都想让自己人上。

一时没讨论出个结果,皇帝挥手让众人退下,容后再议。

等御书房内只余下皇帝与时砚两人时,两人脸色都不好看。

“算起来,朕真正亲近的外甥,只有你们兄弟二人,本以为时意算是废了,没想到人在别苑,在我们几方人马的看守下,还能来这么一出,让朕左右为难,也算是没白费了你爹当年亲力亲为带在身边教导的功夫。”

皇帝冷笑。

时砚倒也不慌,不紧不慢道:“现在看来,是有人私下和大哥暗中取得了联系,可以确定的是,大哥人还在别苑中,南方那人是假的,其目的是什么暂且不知,但大哥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了恶心我们。”

想了下,时砚慢吞吞补充了一句:“也是一举三得的好计策。”

皇帝挑眉。

时意道:“谣言传的有鼻子有眼,南方官员送来的画像,确实和几年前的大哥有七八分相似,若我们要辟谣,势必要让大哥出来在人前晃一圈。

但这事既然和大哥脱不了关系,他自然不会配合我们,到时候,我们怎么解释大哥这几年闭门不出的事就成了难题。

况且折子臣方才也看了,其间种种,皆在针对陛下,然陛下当初所作所为,皆为庇护江家,这就是在离间我们君臣的关系。

至于第三,或许大哥他是想痛痛快快的干一场,然后轰轰烈烈的去死吧。”

这点时砚和皇帝心知肚明,但看穿了一切的君臣两人,大概是不能让江时意如愿了。

到底别苑那边发生了何事,皇帝已经派人去查了,时砚也在第一时间让人仔细排查。

派谁去剿灭南方乌合之众很快就确定下来,三天后,公主府给京城半数重臣家下了帖子开赏花宴,其寓意不言而喻。

开宴那天,几年未在人前露面的江家大公子,脸色苍白,身子虚弱,由丫鬟扶着,在席间与昔日好友畅谈几个时辰。

说到了过去只有两人知道的糗事,什么偷看谁家小伙子的未婚妻最漂亮啊,比赛看谁唧唧尿的远之类,让人生出无限怀念。

这日过后,在无人将南方的传言当真,人家江大公子好好在家中修身养性呢,不知道哪个缺了大德的东西想出来的缺德主意,简直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南边儿来。

这人当然不是江时意,而是江大将军为大儿子准备的死侍,江家上一代家住,都会从小为下一代家主暗中准备几个死侍,这些死侍从小家主五六岁起,就暗中跟着小家主,形影不离,而有些是小家主本人都不知道的,比如此人。

可以说,小家主的一举一动都在死侍眼皮子底下,无从逃脱。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