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男配的自我修养快穿

关灯
护眼
谣言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俗话说有一就有二, 一来二去的双方关系自然而然亲近起来,时砚特意针对一个人进行讨好的时候, 目前为止还没有不成功的。

很快梅老便对外称时砚是他的忘年交, 三五不时的拎着一包小孩儿爱吃的点心上家来找时砚唠嗑儿。

给两孩子的点心或精致,或新鲜,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能拿出来的, 时砚对此从不多问, 梅老给了他就让孩子接着。

而他常亲自下厨做两道小菜,摆上一壶酒, 两人一坐就是一天, 谈天说地, 没有什么目的, 想到哪儿说哪儿, 前一秒还向往大漠风光, 下一秒就说起来南海边儿的鱼虾好吃。

日子好不惬意。

时间久了,不仅苗家人把梅老当一个有学问,爱吃, 家有薄产, 儿女都不在身边的老人, 对他多有关照。就连附近巷子里的人家也发现了这个时常进出苗家的老先生, 见他虽然一身学问, 但为人随和的很, 对他多了几分尊敬。

老先生也有意思, 谁家想给外出的孩子写个家书,他提笔就能写,信的内容平铺直叙, 主人家说“小兔崽子不知道给你老子捎个口信, 回家把你腿打断!”他一个字不减的写在上面。

谁家办红白喜事想贴个对联,老先生当即摆开桌椅便能动笔。都不用主人家叮嘱,他能一并连悼文都给写了。

一来二去间,巷子邻里对他也尊敬的很,这家给两把水灵灵的小青菜,那家给一篮子新鲜的土鸡蛋作为感谢,从巷子里走一遭,总能满载而归。

对此时砚不置可否,只在一旁笑眯眯看着,大有任其发展下去的意思。

眼见着老爷子整日里脸上都挂着笑,性子一天比一天开朗,瞧着精气神儿好了许多,便暗中偷笑:“享受吧,迟早会因为贪恋这些人间烟火而不舍离去的。

人一旦牵绊多了,便没有全身而退的道理。”

可以说这一切都是他一手促成的。

杨禾高暗中观察了许多日子,觉得自己懂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懂,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转头找时机问时砚:“先生,到底是咋回事啊?”

咋回事?时砚哼笑一声,拍拍杨禾高肩膀:“梅老出身尊贵,这辈子几乎没受过什么苦,要说吃苦,大约是点灯熬油读书最苦。

可对梅老这种心思简单清澈之人来说,读书大约是他一生的追求,说不上苦不苦。

即便当年游学,那也是一路带着随从,每到一地,便有当地相熟朋友接待,梅家将他保护的很好。

偏他游学之时是本朝朝纲崩坏的那几年,四处乱的很,见了许多人间惨剧发生在眼前却无能为力。

这样一个一心学问之人,苦苦追求内心的宁静而不得。你说他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杨禾高其实并不十分理解梅老那样的人毕生追求到底是什么,因为他的人生经历和梅老是两个完全不搭边的极端。但他觉得有些道理是相通的。

“不管梅老是什么样的性子,有过什么样的经历,但他是个好人,只要是好人,都希望看到邻里和谐,百姓能吃饱肚子,每天在外面挣到钱,回家脸上带着笑。”

这是他的答案,也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时砚满意的拍拍杨禾高肩膀:“不错,长进了。你说得对,无非是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罢了。

梅溪园虽然清幽,到底过于安静了,老先生心里其实最向往的还是眼前的烟火气儿,看着吧,且一时半会儿离不开呢!”

这般一说,杨禾高瞬间乐开了,笑的露出一嘴大白牙:“离不开好呀!”

离不开的话,等到了自家阿云和小宝开蒙的年纪,眼见着两孩子在读书上不得其法,依着老爷子的性子定是不能忍的。

不能忍要咋办?

自然是出口指正。

指正这种事,有一就有二,次数多了,说不是他的弟子,旁人也要信呢!

于是在梅老什么都不知道,还沉浸在烟火人间之中不可自拔的时候,这两人已经将他的未来给谋算的明明白白。

当然这都是日后才发生的事,眼下,时砚面临的头等大事,是周先生终于出了他漫长的孝期,赶上此次的乡试。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