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闺中媚

关灯
护眼
太平令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暑尽秋来, 遥望十里长亭,偶有晚风拂柳。

“咱们十三岁那年, 送父亲们出征,也曾在一块儿对着这长亭垂柳喝酒,喝的便是这一品桃花酿。”

淮南王拿起天青色的酒瓶, 手上一顿,勾起了过往记忆。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萧让沉吟片刻, 道, “劝你的话我不想说, 只一句,过往的悲欢离合再浓烈, 咱们终究是要向前看的。”

说罢, 他抬手叫人抱了襁褓里的孩子上前,“孩子的名字,还是得你这个做父王的来起。”

淮南王沉默片刻,方道, “就叫李承祉。她还未牙牙学语, 便没了母亲,此后愿她常伴祖母,承欢膝下,福祉绵长。”

萧让点点头, “是个好名字。不知王爷今日一去,何时是归期?”

淮南王望着远处似血残阳,晚霞万里,顿了半晌,才笑道,“公主生前曾说过,她活着的时候,跋山涉水,阴差阳错的嫁到王府之中,虽然和本王鹣鲽情深,情意相投,终究是远离故土。她说,若是死后,想重归故里,将自己的骨灰撒在柔然的沙漠之中,和这万古河山永存。”

“此去,本王想亲手把王妃以柔然之礼安葬了,然后再亲眼看一看她跟我说过无数次的塞外风物。”

既然她先一步走了,他只能用以己之眼,去看遍她曾看过的风景。

萧让闻言,神色已是不忍。

顾熙言听到此处,亦是沉痛非常,“王爷,承祉尚在襁褓之中,她已经没了母亲,父王怎能不再身边?”

“承祉的眉眼长得像极了公主。”淮南王苦涩一笑,“每每看见她,我都忍不住想起公主是为本王而死。”

说来可笑,回京这么多天了,他甚至都不敢抱一抱承祉。

“去一趟塞北也好。”萧让抿了抿薄唇,“只是莫要回来太晚,等到承祉长大了会说话了,我怕她不认识你这个父王。”

淮南王闻言一笑,轻摇了头道,“怎么,你们夫妻俩孩儿还未出世,便惦记起本王的女儿了?”

此话一出,顾熙言亦是破涕一笑。

淮南王接了酒杯,一饮而尽,萧让端起酒杯,同样饮尽。

只见淮南王又斟了两杯酒,递给对面儿的萧让,“萧彦礼,你我兄弟二人五岁习剑,六岁骑射,习武读书,日夜不辍。为的是戮力上国,匡扶社稷。临阵制胜,不使将士枉死,流惠下民,不使百姓困顿。”

“如今新帝继位,天下大定,我可安心离京。来日再见,大抵就在你平阳侯的封地了。”

萧让执了一杯清酒,“今日一别,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总归有添酒回灯重开宴的时候。”

“说得好。”淮南王举杯道,“今日最后这两杯清酒,当祭张佐、祭郑益、祭温彦、祭韦瞻、祭李固言!祭为国泰民安抛头颅、洒热血的万千将士的英灵!”

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天下从没有不散的宴席。

男人执杯相对,将杯中清酒缓缓撒入地下黄土,面上皆是一派肃穆庄重。

“保重。”淮南王看了眼萧让和顾熙言,又深深看了眼襁褓中的婴儿,头也不回的大踏步离去了。

一行人马浩浩荡荡,直奔落日而去,

身后八角飞檐的长亭之中,女子仙姿窈窕,身侧男人器宇轩昂。

萧让拥着顾熙言入怀,望着淮南王的背影,久久无言。

红尘滚滚,苦恼万千。有人求名利,有人求权势,有人求情爱,有人求“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有人“求一生一世一双人”。

奈何世事如棋,有多少以为能携手百年的爱侣,有多少以为能固若金汤的城池,有多少以为能千千万万年绵延下去的伟业,都在一夜之间变了模样。

众生如芥子,皆是这天下洪流里的一颗棋子,若珍爱的人还在身侧,实乃人生之幸事,唯有“珍惜”二字而已。

——————————

从十里长亭赶回平阳侯府的时候,已是夜幕四合,圆月照中天,黄昏时分,

顾熙言刚扶着萧让的手下了马车,便觉得眼前光亮逼人,抬了美目细细一看,原来是侯府挂起了明灯数十盏,花灯璀璨夺目,映的漆黑的夜空一片红火。

顾熙言纳闷儿道,“今夜府中为何点了这么些灯盏?”

萧让牵着美人儿进了门,不动声色地道,“夫人进去便知道了。”

顾熙言美目流转,看了男人一眼,抱上他的手臂,“侯爷是要给我准备个惊喜吗?”

“不可透露。”萧让握拳在薄唇边轻咳了一声,低声道。

一贯稳如泰山的人物,竟是显得有些许紧张。

顾熙言弯了粉唇一笑,也不再追问下去。

谁料一进凝园正房的门,顾熙言便被几个丫鬟婆子拉走了,一个不注意,兜头还被蒙上了一块软布。

顾熙言又好气又好笑,可又不知道她们这是要做什么,问了几声,奈何都守口如瓶,只道“主母一会儿就知道了。”

顾熙言任她们牵着自己进了内室,给给自己换了件衣裳,然后有牵着自己坐到了床榻上。

丫鬟婆子们退出内室,过了片刻,有一阵熟悉的脚步声慢慢行来。

顾熙言莫名觉得这场景有些熟悉,纤纤素手捏紧了手里的帕子。

眼前的帕子突然被挑开,顾熙言适应了屋子里的光亮,缓缓抬眼一看,泪水已经涌了上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